在大家的家北京外交部街照护中心,有一位年轻的“院长”——年仅21岁的雷琼瑶。照护中心的长者都亲切地称呼她“小雷”。
小雷毕业于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,年纪虽然不大,却有着丰富的经验。这个坚韧、充满爱心的姑娘,正和同事们一起努力服务生活在这里的长者。她热心、细心,是长者身边的贴心“小棉袄”。
她说,工作很琐碎,也很辛苦,但陪伴长者,其实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。
我是去年开始在大家的家北京外交部街照护中心工作的。我们所在的这个院儿情况比较特殊,是外交部离退休的家属院,虽然很小,但住着几百位老人。
我们的照护中心面积不大,但涉及的服务比较全面,会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,有健康护理方面,比如家床、夜间护理、日间护理、24小时护理,也有活动类的,比如五行掌学习、手机小课堂。
我们也会经常组织为老人理发、修脚这样的服务。这些事情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是小事,但对于老人来说是很吃力的,比如弯下腰去剪指甲,这个动作就太难了。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,只有真正照顾老人才有体会。
可能因为我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,我对老人有天然的好感,很喜欢和他们打交道。老人其实是很可爱的,我们服务过程中很多有趣的、让人难忘的事,老人身上的智慧、幽默、豁达,都会影响我。当然也很累,甚至有时候也会有误解,我以前还被老人气哭过,但最后误会解开了又很感动,很心疼老人。
我们这里有一位老人,杨爷爷,90岁了,有帕金森,还伴有轻微的认知障碍症状。一开始是他的老伴在家里照顾,我们隔三差五去看望,后来爷爷的脚出现问题,我们派了保健医生上门问诊,又陪着去医院就诊。过了一段时间,杨爷爷的老伴觉得照顾起来有些力不从心,认为我们的日间照料服务很合适,就把爷爷送了过来。
我们根据杨爷爷的情况,制定了很细的服务计划。除了基础的日常照顾,我们会陪着爷爷做简单的锻炼,和他一起下棋,聊天,唱歌,还会带着他晒太阳,看雨,赏雪。
爷爷性格比较开朗,会和我们开玩笑,分享以前工作时的趣事。一些老邻居过来,也会和他打趣,他们的闲谈真是幽默又风趣,杨爷爷在的时候,我们这里每天都充满笑声。我和同事们也都很开心,同事还老打趣说我嘴巴都咧到耳根子后了。
还有一位张奶奶,也是和老伴同住,子女都在外工作,她看我们组织学习五行掌,就坚持跟着我们锻炼,积极性很高。疫情在家她也会自己练习,我们通过微信跟奶奶联系,叮嘱她注意安全。张奶奶属于比较容易焦虑的性格,参加活动后,她变得放松不少,人也更活泼了,这也是我们组织康乐活动的目的,希望通过活动不仅帮助老人保持身体的健康,精神上也更充实。
在我们照护中心,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。我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“小棉袄”,住在院儿里的老人也这么称呼我们。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,子女没有太多时间陪伴父母,我们虽然无法代替他们,但是可以尽量帮助到他们,真正成为长者的“小棉袄”。
我学的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。选专业时,我关注到社会上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,就想着学这方面试试,也希望以后能用自己的所学去照顾家人。但是入学之后就发现,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,不仅要求我们有爱心、有耐心,还要学专业的医药学、护理学等。
理论的东西很多,实习之后才发现,真正考验的是服务“实战”经验。毕业前,我在一个大型的养老机构实习了半年多,从给老人喂饭、排泄护理,到重症楼层的夜间护理等,我抱着挑战自己的心理都做过。慢慢地适应,慢慢地学习,从护理一线,到行政、社工、客服,很多岗位都经历过,遇到了很多老人,也成长了很多。
我的感受就是,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,我们的状态也会间接影响到老人的心态。在工作中,最大程度地保持热情、细心,尤其是同理心,是比专业知识更宝贵的东西。
当然不是说专业知识不重要,在大家的家北京外交部街照护中心,除了我还有另外两位工作人员和十几位护理人员,我们聘用家政型护理人员和护理型护理人员时,都要经过大家的家体系化培训,对服务老人的态度和专业方面,都有很严格的要求。
护理岗是非常重要的,不管是从专业技能还是性格上都有要求。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,我们会进行单独培训和集中培训,学习和考核穿脱衣、轮椅转换等一系列老年护理相关内容。我们还会通过客户走访和日常观察,随时上户了解护理人员日常的工作状态,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一对一指导。
和老人相处,需要有足够的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,也非常辛苦。我的家人有时候不太理解我的工作,尤其是我爸爸,觉得一个女孩子做这个太辛苦,太累。但是在我看来,陪伴老人的过程,其实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。
我经常会被我服务的爷爷奶奶感动到,前段时间我因为疫情封控在家,院儿里的老人从各个渠道打听我的联系方式,来关心我,问我食物够不够,吃饭好不好,我非常感动。他们的感情很真挚,唠唠叨叨,像我自己家的长辈,很亲切,很贴心。
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个专业,从事这份工作。变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,也是我们的家人都要经历的,我特别希望大家都能耐心和老人相处,亲近他们,理解他们,关爱他们。他们真的很有趣,有很多的阅历,对生活充满热情,老人就是我们身边的“宝藏”。